为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学科发展,加强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第三届数字贸易论坛于6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顺利举行。会议由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数字贸易论坛主办,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开放型经济与发展优势特色学科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两百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数字贸易学科前沿问题,为服务国家数字贸易高水平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在开幕式环节,山东财经大学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数字贸易论坛秘书长洪俊杰,浙江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先海,先后致辞。
洪俊杰回顾了论坛自创办以来的历程,强调论坛始终紧扣时代脉搏,聚焦数字贸易这一前沿领域,持续为推动数字贸易理论研究、促进学术成果转化、助力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而不懈努力。他指出本次论坛以“强化人才智力支撑,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为主题,数字贸易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既懂数字技术又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具备跨学科知识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本次论坛旨在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如何构建完善的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等多维度发力,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人才;同时,深入交流如何发挥人才智力优势,攻克数字贸易发展中的技术难题与规则困境,为我国数字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洪俊杰致辞
黄先海代表学校和学院向远道而来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借着浙江大学128周年校庆的契机,他用详实的数据向大家展示了浙江大学日益提升的综合实力和学术影响力,也展示了作为中国大学的典型缩影,其成功发展的背后原因,即大量地引进人才以及本土培育,打造丰富的办学资源。他强调,当前数字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实践的最重要的形态,同时也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最重要的增长点。基于这样的判断,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发起成立数字贸易论坛适应了时代的召唤,深入研究数字贸易的发展规律,同时促进数字贸易的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希望将数字贸易论坛办好,特别是通过每年一度论坛的形式进一步推进数字贸易研究,使数字贸易研究的理论水平能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黄先海致辞
论坛开幕式由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数字贸易论坛副秘书长马述忠主持。
马述忠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结束后,主旨演讲环节正式拉开帷幕。主旨演讲分为三个阶段,分别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数字贸易论坛副秘书长唐宜红,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数字贸易论坛副秘书长马述忠,和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施炳展教授主持。
在第一阶段的主旨演讲环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副校长、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秘书长林桂军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数字贸易边境和边境后壁垒”的报告。林桂军从数字贸易的定义切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存在的数字贸易现实壁垒,包括互联网支付、电信、语音服务和云计算等8大类数字贸易的壁垒,涵盖了歧视型和成本型两种壁垒,进而明确提出了形成各种壁垒造成的竞争以及对数字贸易发展的影响。通过对服务贸易数字平台发展的剖析,他提出了10大类数字融合岗位,并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主动的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实现数字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林桂军作主旨演讲
山东财经大学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数字贸易论坛秘书长洪俊杰作了题为“数智时代的商务人才培养”的报告。洪俊杰指出在数智时代,数据成为新型生产要素、算力成为核心基础设施、算法深刻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人工智能重塑生产范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商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数智时代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服务国家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具备商务知识,重要的是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产业变革,培养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复合型国际商务人才。
洪俊杰作主旨演讲
浙江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黄先海以“创新范式的大变革与第三大宏观政策建构”为题,深入剖析了在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大时代下独特的创新范式与新宏观政策体系。他以数智时代在杭州创新迸发现象,即“杭州六小龙”今年春节横空出世为切入点,提炼了“一范式三机制”即创新范式大变革以及运行机制的变革,包括青年主角机制、双赋能仓机制以及双前沿机制。基于以上的判断,他认为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对传统经济学要进行再度反思,现有宏观政策工具不能解决经济波动,只能熨平经济周期,且大量的财政货币政策会有负面效应。进而提出以创新增长理论为基础,培育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第三大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跃迁效应以及走出危机和经济迭代。
黄先海作主旨演讲
唐宜红主持主旨演讲第一阶段
在主旨演讲的第二阶段,南开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数字贸易论坛副秘书长盛斌发表了题为“创造数字技术与国际贸易的双向赋能”的报告。盛教授强调,“科技+贸易”特别是“AI+贸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方面,AI技术通过无纸化贸易、智能合约等推动全流程数字化,显著降低综合贸易成本;以跨境电商平台重构贸易模式,使中小微企业及个人便捷参与全球市场;此外驱动数字服务贸易爆发式增长,冲击传统依赖“商业存在”的服务提供方式。另一方面,贸易活动也在反哺AI发展,数字产品贸易促进技术外溢,ICT产品贸易加速知识扩散;贸易政策及规则深刻影响AI产业供应链、技术载体及创新成本。他强调未来亟需在教学、研究及政策层面加强双向赋能探索,推动高效、安全、包容的“AI+贸易”新生态。
盛斌作主旨演讲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春超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就业格局”的报告。王春超以AI时代的主要特征及中国的现实场景为切入,指出在劳动力总量减少与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AI技术通过影响就业数量、结构及质量,重构了中国就业格局。通过替代效应,创造效应,增强效应和规模效应,AI技术双向冲击着就业数量,研究表明其影响正从微弱正向转为负向的总体趋势。在就业结构上呈现三重变革:区域上由东部向中西部扩散,技能需求显著极化,AI相关岗位对高学历及硬技能的需求激增,行业层面推动劳动力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而就业质量分化加剧,高技能劳动者薪资显著提升,低技能群体收入承压,整体就业质量指标由早期正效应转向负向波动。他强调应对挑战需构建人才培养、市场发展和政府服务的三维协同体系。
王春超作主旨演讲
马述忠主持主旨演讲第二阶段
在第三阶段的主旨演讲环节,阿里巴巴1688总裁余涌先生作了题为“从产业看‘数字贸易’的教学模式”的报告。他指出,AI与稳定币正深刻重构全球贸易,其中AI将重塑供需匹配效率,而稳定币将消除汇率结算摩擦,推动交易即时化。当前中国产业生态面临从“货物出海”升级为“AI驱动的供应链出海”的关键转型,然而高校人才断层严重。基于此,他提出了新的革新方案包括建立“高校-1688-企业”三方联动的实战实验室,以“产业浸泡计划”更新课程,淘汰陈旧科目,允许学生用店铺GMV替代毕业论文等以助力数字贸易教育新生态的构建。
余涌作主旨演讲
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数字贸易论坛副秘书长马述忠发表了题为“数字贸易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的主旨演讲。马述忠强调了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打造原创性教材的重要性,并从教材建设角度分享了他的工作,回顾了从2018年以来数字贸易教材编写的历程,推介了《数字贸易学》教材,鼓励大家坚持反应实践,反应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此外,他还介绍了即将在哈尔滨商业大学举办的“高校数字贸易课程建设与教学示范研讨会”,吸引了众多高校代表参与,旨在推动中国数字贸易的学术研究、教学和科研。他呼吁大家努力打造数字贸易的教学科研战略合力,为学科学术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马述忠作主旨演讲
厦门大学出版社社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彭水军发表了题为“数字鸿沟视角下的供应链中断与重组”的主旨演讲。彭水军指出数字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他基于2003-2023年A股供应链数据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下显著提高了供应链中断的可能性,并缩短了合作年限。该风险在供应商数字化程度远高于客户,同行业企业合作以及非制造业或外资企业间合作三种情境下尤为突出。研究同时发现破局路径,即低数字化企业通过数字化升级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实现“稳链”和“扩链”。企业数字化不仅有助于内部优化,还能改善合作结构,增强信息整合能力和决策支持,进而推动供应链的韧性与弹性。他呼吁各界关注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以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彭水军作主旨演讲
施炳展主持主旨演讲第三阶段
在闭幕式上,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数字贸易论坛副秘书长马述忠教授总结了本次论坛的成果。首先是规模创新,第三届数字贸易论坛吸引的投稿量超过往届,共15场平行论坛聚焦前沿议题,同时严格筛选保障学术质量;其次是产教突破,阿里巴巴1688等企业深度参与平行论坛,实现商家负责人参与学术对话。他倡议在未来强化学科协同,构建数字贸易自主知识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智库研究服务国家战略并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以中国数字贸易实践为基石,携手破解高质量发展时代命题。
马述忠作会议总结
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院长方慧作为下一届论坛承办单位代表发言。2026年第四届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第四届数字贸易论坛将于济南山东财经大学举办,她承诺以“冲刺接力”姿态提升会议规模与质量。同时她发布学科建设“全链条”蓝图,旨在吸引更多数字贸易高层次人才汇聚,并向学界发出“泉城之约”,强调将延续浙大论坛产教融合特色,为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链路人才支撑。本次论坛闭幕式由浙江大学中国数字贸易研究院副院长张洪胜副教授主持。
方慧作下一届论坛欢迎词
张洪胜主持闭幕式
21日下午和22日上午,3场专家论坛和15场平行论坛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相继开展。在分会场讨论环节,与会学者围绕贸易数字化、跨境电子商务、数字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平台、数字产业集群、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数字贸易国际规则、数据跨境流动、数字贸易人才培养等多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数字贸易论坛圆满结束。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第三届数字贸易论坛立足学术研究前沿,聚焦重点重大问题,以其创新性的学术理念与前瞻性的学术视野促进了专家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论坛围绕数字贸易领域的最新研究展开了广泛交流与深入探讨,丰富的学术成果和精彩的讨论为数字贸易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学术动力和创新思维。我们期待更多的青年学者和专家加入到数字贸易领域的研究中来,携手开创学术的新未来,为我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